一、基本情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关键技术。准确的预测可以有效降低光伏功率随机性、间歇性对电网的冲击,优化电力调度计划,减少旋转备用容量,提升电力市场的交易效率。二、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1、特征提取能力有限: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浅层深度学习模型的特征表达和抽象能力有上限,难以充分挖掘海量历史数据中蕴含的复杂、高阶的关联模式。2、多模态数据融合困难:光伏预测涉及数值天气数据(NWP)、历史功率数据、卫星云图、天空成像仪视频、设备状态数据等多种模态、多种频率的数据。现有方法通常采用手工设计特征进行融合,过程繁琐且不是最优解。3、泛化能力不足:为一个特定电站训练的模型,迁移到另一个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的电站时,性能往往下降显著,需要重新调参或训练,成本高。4、对极端天气的预测能力弱:在晴天、多云等常见天气下预测精度尚可,但在暴雨、沙尘、快速过云等极端或突变天气条件下,预测误差会急剧增大。三、需求目标开发一个基于大模型架构的新型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算法,实现超短期(未来0-4小时,15分钟级)和短期(未来24-72小时,小时级)的高精度预测,优于现有主流机器学习方案,尤其在预测鲁棒性和泛化能力上实现突破。四、数据需求1、数据接口:算法需能接入并处理多种数据源,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功率数据(SCADA系统)-数值天气预报(NWP)数据(如GFS、ECMWF的多要素数据:辐照度、温度、湿度、风速、云量等)-卫星遥感数据(如Himawari-8等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和可见光通道数据)-(可选)天空成像仪数据(全天空图像)-电站元数据(装机容量、组件类型、地理位置、倾角等)2、数据预处理:需集成强大的数据清洗、对齐、缺失值填充、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模块。五、训练与优化需求1、训练范式:采用“预训练+微调”的两阶段范式。-预训练阶段:在尽可能大的全球光伏数据集上,以自监督或监督学习方式训练模型,学习通用知识。-微调阶段:针对特定目标电站,使用其近期数据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快速微调,以适应其个性化特征。2、损失函数:需结合点预测精度(如MSE,MAE)和分位数损失(用于区间预测)。